環保促進會發起的「環保科技匯庫」於2017年11月21日至12月12日之間,委託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透過電郵以及現場派發問卷形式,對不同界別企業進行調查,旨在瞭解僱主及僱員於應用環保科技方面的取態及習慣,以及在環保科技使用上的意願及面對的挑戰,從而分析環保科技在香港依然難以普及的原因,並針對有關成因,就如何優化現況提出務實建議。
問卷分開企業和員工兩個版本,企業版本由企業持有人或高層管理人員填寫;員工版本則由員工填寫,希望藉此分別瞭解公司引入環保方案和系統的情況,以及員工實際上的環保習慣。專業調查團隊於去年年底成功訪問81間公司的306位相關行業的從業員,成功瞭解企業的環保科技應用和環保習慣。
調查概覽
調查發現,80.3%受訪企業及81.1%員工均支持公司引入節能減廢科技方案。但當提及成本時,只有約30%-40%的企業清晰表示支持方案,有約一半企業表示支持度只是50-50,顯示企業關注環保科技方案的成本代價。相對而言,約七成受訪員工願意提供個人資源或者改變工作程序以配合環保計劃,反應比企業較為積極。成本效益和經濟誘因均是環保科技普及化的重要條件。對企業來說,則特別關心引入環保科技的成本,並期望環保科技除了節能減廢之外,最終能為企業帶來效益。
一如引入環保科技的意願,企業和員工對環保科技的節能減廢能力觀感頗爲正面。有超過80%被訪者認同環保科技的節能減廢作用。整體來說,企業和員工都認為環保科技方案除了做到節能減廢外,也可以為企業提升資源效益,長遠減省營運成本。不少企業和員工也同意商界/企業能夠帶頭推動環保科技方案的發展,對香港整體節能減廢作出貢獻。
雖然企業及員工均支持使用更多環保科技,卻視缺乏相關資訊和經濟誘因乃推動環保方案的主要困難及阻力。研究顯示,現時有關環保科技方案資訊主要靠政府和環保組織傳遞給企業和僱員,但被訪者認爲可靠的環保科技資訊不足的情況還是頗為普遍(超過60%)。同時,企業和員工也希望政策上能夠對引入和應用環保科技方案提供一些經濟誘因,來抵銷引入的成本和風險,這點對企業而言尤為重要。
「環保科技匯庫」三大建議
(一)政府提供務實誘因
經營成本必然是各大企業的優先考慮,而政府往往是推動新措施的最大助力。縱觀外國例子,政府在推動企業使用環保科技時,不時會提供退稅等誘因,讓企業能排除最基本阻力。此外,環保科技應用在港起步較慢,其中相關的本地政策是否已過時或是否支援有關新科技亦可能是其中一個重要阻力。若要新進環保科技能在港發揚光大,政府需留意政策的彈性,及需適時調配資源,好讓科技應用能得以普及。
(二)環團及專業團體訂立環保科技指標及相關資訊平台
企業對採用環保科技意願雖然正面,但應用尚待普及,其中一大成因是企業無從取得具指標性及權威性的數據及資料,賴以分析不同規模及種類企業應選用那類別科技,以及成效如何。相關環保團體及專業團體應按本身專長,為環保科技提供指標性評級或認證,讓企業能夠於海量的相關科技方案中,選取最適合的組合,同時亦可配合政府推動科技發展的長遠目標。
(三)業界參與更多討論及爭取反映需求的機會
企業在進行調查期間,不時提及有關採用環保科技的需求及困難,並反映甚少有渠道讓他們獲取所需資訊及提出實際需求。有見及此,「環保科技匯庫」將積極籌組相關討論活動或網上平台,讓相關企業及科研機構能多加交流及討論,提升環保科技的透明度及資訊傳遞效率。
環保促進會行政總幹事及環保科技滙庫召集人何惠萍女士表示:「是項企業及員工調查是首次就環保科技認受性而進行的專業調查。環保科技是必然的未來趨勢,企業若能及早採用並將之推動成為恆常舉動,對提升競爭力將有莫大禆益。我們不論是企業僱主抑或是員工,皆存活於這個科技創新世代,與時並進是讓自己不被淘汰的必然路向。環保科技滙庫希望藉著是次調查,讓政府、環保團體、專業團體以及業界人士均能正視問題,一同研究及制訂最佳方案,並協助本地企業於業績及環保方面做得更好。」
環保科技滙庫同日邀請多名業界代表,包括硬蛋市場總監吳卉茵小姐、創域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耀強先生以及智慧城市聯盟投資委員會主席及智慧健康工作小組主席顏林軍先生同場進行重點討論,為往後向政府及業界提供進一步建議做好準備。